close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發現,這份18000餘字的報告中,有著很多“新鮮”的提法:如“都”與“城”的關系、新動能、城市體檢、老城……此外,備受關註的雄安新區,也寫入瞭此次北京市黨代會的報告之中。
▌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寫入報告
今年4月1日,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此次報告中,“雄安新區”出現瞭不止一次。其中稱,北京將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當成自己的事”。
報告提出,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河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傢大事,將與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當成自己的事,主動加強規劃對接、政策對接、項目對接,全方位加強合作,雄安新區需要什麼就支持什麼,做到有求必應、積極配合、毫不含糊。
▌“老城”取代“舊城”
蔡奇指出,要堅持城市保護與有機更新相銜接,加強老城整體保護,構建涵蓋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
“老城”保護,也是一個新字眼。今年六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研究討論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送審稿)》中,首次提出要推進實施老城重組,提及多年的“舊城”一詞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老城”。
接下來,“政事兒”帶您看看未來五年,北京還將出現哪些“新概念”。
新概念1:“都”與“城台中餐飲設備回收”
牢牢把握“都”與“城”的關系,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斷優化提升首都功能
【解讀】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認為,“都”與“城”是強調首都功能和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首都核心功能是四個中心,這是北京的戰略定位。這個定位離不開城市的支撐,但城市的發展要服從服務於首都的戰略定位,要把首都發展的定位擺在首要位置和核心地位。城市如果粗放和過度發展,會影響首都核心功能的實現,所以要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
新概念2:減量發展
建立減量發展調控機制,降低平原地區開發強度,實現城鄉建設用地負增長、中心城區建設規模動態零增長
【解讀】趙弘介紹,北京此前已提出對“兩線三區”,即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城市增長邊界(兩線)和生態紅線區、限制建設區、集中建設區(三區),進行全域空間管控。其核心,是保持整個城市的生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城市要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人口要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要保障城市有序發展,給城市留下足夠的生態空間,不能攤大餅式的蔓延。
新概念3:城市體檢
充分發揮規劃引領發展的作用,嚴格執行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堅決維護城市總體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解讀】趙弘說,這是一個新提法,核心思想是要按照城市規劃進行持續化的城市治理,並通過建立一套可以數據化的評價體系,來進行持續和跟蹤的評價。在持續評價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一方面可以讓社會瞭解城市發展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政府把治理城市病落到實處。台中二手設備買賣這也是城市病治工作機制的組成部分,有助於持續推進城市病的治理。
新概念4:城市群一體化二手設備收購
構築“一小時交通圈”,促進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解讀】國傢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城鎮發展室副主任歐陽慧告訴記者,城市群本質就是要求一體化,一體化是推動城市群的手段,核心涵義是城市群各城市之間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市建設協調效果、產業體系統籌提升、市場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享共建、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等內容。
京津冀城市群以前曾經有過京津冀的8個城市的概念,現在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提出,應該是包含瞭京津冀的11個城市。當然,在規劃策略上,會運用以軸串聯點,以點促面的空間組織方式,形成“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結構。除瞭北京、天津之外,重點打造石傢莊、唐山、保定、邯鄲等城市,成為區域性中心城。
新概念5:區域環境治理
圍繞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深化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形成區域環境治理新格局
【解讀】環保專傢彭應登介紹,跨區域生態工程,除瞭區域生態廊道、綠色空間、跨區域公園體系,還有比如風沙治理、生態修復等工程,內涵比較寬泛。例如,京津冀區域內的生態廊道、風道,新機場周邊配套的生態美化基礎建設等,都屬於生態工程。生態工程可以增加城市之間的生態緩沖區域,減少城市之間的污染傳輸。比如在大氣區域污染過程中,可以減緩大氣污染的程度。從整個空間結構來看,可以增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多樣性,增加城市的生態功能。
新概念6: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
聯合開展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建設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積極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區。
【解讀】2015年,北京首次提出建設環首都國傢公園體系:京津冀地區將以三地連接部分的相關國傢自然保護區為試點,建立國傢公園,形成環首都國傢公園環。國傢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解釋,環首都國傢公園是北京、河北和天津交界處,包含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等串聯後形成的生態廊道。
他認為,目前,環首都區域已沒有完全連片具公園功能的綠色空間。因此,需建設一些“綠道”等,將原來沒有串聯起來的區域相互連接,形成成片的生態走廊。
新概念7: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紀實制度
嚴格執行幹部選拔任用程序規定,完善幹部推薦考察辦法,落實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紀實制度,堅決整治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防止幹部“帶病提拔”。
【解讀】中組部在2014年1月印發的《關於加強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的意見》提出,建立幹部選拔任用紀實制度,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推廣實時監督系統,使得開展倒查、追究和問責有據可依、有跡可查。
為瞭實現對選任工作的全程記實和實時網上監督,從2011年7月以來,北京市在幹部選拔任用中使用一套“幹部選拔任用記錄監督系統”。在全程記實的基礎上,這套系統還具有動態報警、統計分析、舉報查詢、政策教育等功能,實現瞭對幹部選任工作全過程的監督、預警、分析和預測。對違反幹部選任相關政策規定的情況,系統將自動亮“紅燈”警示,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政策規定選拔幹部。對差額選拔幹部等鼓勵性要求,系統設置成亮“黃燈”的提醒項目,鼓勵大傢按照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加強和改進工作。
新概念8: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
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營造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濃厚氛圍。
【解讀】2016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此後,各地相繼制定出臺瞭容錯糾錯機制。
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今年4月,北京市結合首都實際,出臺《中共北京市委實施〈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辦法》,其中增加瞭“容錯機制”條款,規定在嚴格實施問責的同時,要註意保護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幹部,把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故意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和敢闖敢試引發的失誤,該如何區分?制度反腐專傢、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認為,改革是為瞭公共利益,故意違法往往是為瞭私利。
新概念9:整治“微權力”腐敗
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效整治“小官貪腐”和“微權力”腐敗。
【解讀】2014年1月,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嚴厲懲治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整治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從2015年以來,中央紀委及各地紀檢部門持續曝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
今年年初召開的十一屆北京市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提出,要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微權力”腐敗。並列舉瞭貪污、侵占、挪用惠民惠農、轉移支付資金和集體資產問題,土地征收與流轉過程中發生的與民爭利以及腐敗問題,提出要大傢查處力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