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今起施行:個人公開募捐被禁止,朋友圈也不行

低音喇叭電容

個人公開募捐被法律禁止。也就是說,如果為瞭救助本人及近親屬以外的他人在網絡上發起的個人募捐,屬於非法募捐,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9月1日開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開始正式施行,《慈善法》有哪些亮點?哪些法規將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近日,上海國際金融學院副院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馬仲器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等媒體進行瞭解讀。
降低慈善組織登記門檻
《慈善法》第十條提出:“設立慈善組織,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決定。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準予登記並向社會公告;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不予登記並書面說明理由。”
馬仲器解讀稱,《慈善法》頒佈後,我國民間慈善社會組織的數量將出現大幅增長,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慈善法》從法律上降低瞭登記門檻,使得社會組織更容易取得合法身份。
此前成立慈善組織不僅需要讓民政部門作為“登記管理機構”,還必須找到“業務主管單位”, 造成實際上的登記困難。而如今慈善組織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的前置審批,直接登記不再有法律障礙,改變瞭實施多年的社會組織“雙重負責”的管理體制。
個人不得公開募捐
《慈善法》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本法所稱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於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對象的定向募捐。
這也意味著慈善法規定,個人不能公開募捐,但不禁止個人求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民習慣在朋友圈發佈求助或者募捐信息,這是否違法?對此,馬仲器表示,首先要區分個人求助與公開募捐的之間的區別。個人求助,指的是求助人為自己或者親屬、同事、朋友等有直接關系的人請求幫助,並獲得資助,其屬性為“私益慈善”,法律並不禁止這種行為。而慈善組織開展的公開募捐等慈善活動的受益人是“不特定的大多數人”。
被法律明確禁止的,是個人開展公開募捐。如果是為瞭救助本人及近親屬以外的他人在網絡上發起的個人募捐,屬於非法募捐,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無論是不是公眾人物,隻要以個人名義發起募捐,都屬於違法行為。如有人在朋友圈或微博上發帖,以個人名義為山區貧困兒童募集學費,或者為陌生病人籌款治療,這種個人開展公開募捐的行為則被《慈善法》明令禁止。
另外,《慈善法》不僅對發起慈善募捐主體身份有一定限制,對發佈公募信息的網絡渠道也需進行認證。《慈善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佈募捐信息。
8月22日,民政部發佈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遴選結果公示,評審委員會確定瞭入圍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名單,共有13傢。
詐捐悔捐都將被追責
《慈善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捐贈人應當按照捐贈協議履行捐贈義務。捐贈人違法捐贈協議逾期未交付捐贈財產的,有出現規定情形之一的,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贈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和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提起訴訟。
近年來,部分公眾人物或企業組織為瞭 “博眼球”“賺口碑”公開宣佈捐款,但獲得社會美譽度後卻不捐或少捐。有些組織在募集到捐款後,卻挪為他用,並未用到公開募捐時承諾的用途。他們的行為,被稱為“詐捐”“悔捐”和“諾而不捐”。馬仲器表示,今後,此類“詐捐”或“諾而不捐”的行為將被追責。
馬仲器表示,捐款人在公開表達捐款意願後就應當及時履行承諾,否則慈善組織和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提起訴訟。
“但有一種情況可以例外,就是捐贈人公開承諾捐贈或者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後企業經濟狀況顯著惡化,例如企業破產、倒閉、資不抵債、捐贈人發生重大變故,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傢庭生活的,經向公開承諾捐贈地或者書面捐贈協議簽訂地的民政部門報告並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後,可以不再履行捐贈義務。”馬仲器說。
明確慈善信托屬於公益信托
《慈善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信托屬於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於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願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
這也是《慈善法》的另外一大亮點,首次明確瞭“慈善信托”屬於“公益信托”這一新慈善財產管理模式,由民政部門進行管理;慈善組織或信托公司可以擔任慈善信托的受托人。
此前,2001年10月1日《信托法》出臺,將公益信托作為其中的重要章節。盡管《信托法》對公益信托早已做出定義,但經過十多年,公益信托始終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審批難是一個重要原因。信托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公益信托的設立和確立其信托人,應當經有關公益事業的管理機構批準。”但該管理機構並沒有法律上的明確規定,有可能涉及教育、科技、文化、環保、衛生、體育等多部門,這就帶來瞭實際上審批的難題,導致其無法真正落實,成為制約公益事業發展的瓶頸。
對此,馬仲器表示,以信托方式開展慈善活動具有一定優勢,不僅無需申請法人登記,而且也不需要專門的辦公場所和獨立的工作團隊,運營成本較低。另外,慈善信托財產獨立性強,具有更多專業化的財產保值增值方式,更能實現捐贈人的公益慈善意願。在他看來,這一法律的出臺,有望激活社會巨量的慈善資產。
據瞭解,9月1日,國內已有首批慈善信托誕生。當天,國投泰康信托率先推出慈善信托,首批慈善信托分別是“國投泰康信托2016年國投慈善1號慈善信托”“國投泰康信托2016年真愛夢想1號教育慈善信托”。分別與國傢開發投資公司、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合作,在“創新扶貧模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方面發揮瞭積極作用。

音響電容安裝

前級擴大機推薦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g077v2u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